鸿蒙发布手机版,安卓有的它都有
尽管困难重重,问题不少,但是鸿蒙系统手机依然是物联网时代最值得期待的手机。
创新互联-专业网站定制、快速模板网站建设、高性价比灯塔网站开发、企业建站全套包干低至880元,成熟完善的模板库,直接使用。一站式灯塔网站制作公司更省心,省钱,快速模板网站建设找我们,业务覆盖灯塔地区。费用合理售后完善,10多年实体公司更值得信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识流”(ID:ZHISHILLL),作者:知识流,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12月16日,华为鸿蒙终于发布了第一个面向手机开发者的beta 版本。
华为CEO余承东曾表示,华为一直都在全力研发鸿蒙系统,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个星期都会有改进,每个月都会有更新。从公布到正式亮相,两年时间,鸿蒙按部就班来得并不突然。
面对各种支持和嘲讽的声音,鸿蒙手机展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出来的面貌。一眼看上去似乎和安卓手机没有什么区别,仍然沿用的是基于Android的EMUI 11的IU界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爆炸式的不同。
但是另一面它也明显的展现出了区别于安卓系统的新逻辑,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点一直期待的物联网时代的影子。
鸿蒙兼容安卓应用,开发者易于上手
鸿蒙OS 2.0并没有直接在手机端上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在手机端的交互还是和使用安卓界面一样,因此鸿蒙手机看上去和安卓手机没有什么不一样,使用它也不会有太大新鲜感。
鸿蒙手机可以做到兼容大部分安卓系统应用,这一点对于鸿蒙的早期发展尤为重要。如果不兼容安卓,意味着鸿蒙手机要完全从零开始,在安卓、ios生态成熟的今天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一个完全另起炉灶的好时间,并且还有微软失败的前车之鉴。
那么鸿蒙是怎么做到兼容安卓应用的呢?是不是它兼容安卓应用、长得像安卓系统,就是一个套着安卓套子的山寨系统呢?实际上追溯到安卓的发展历史,或许我们能更好理解鸿蒙的做法。
安卓系统实际上是运行在linux内核上,Google在Android上跑了一个DVM,虽然它不是Java虚拟机,但是却和Java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它是参考OpenJDK开发的。DVM运行的是Dalvik字节,但是所有的Dalvik字节码由Java字节码转换而来,并被打包到一个DEX(Dalvik Executable)可执行文件中,开发者使用的还是Java编译。安卓发布后,发明java语言的甲骨文公司跟Google打了很多年的官司。
之所以Android要搞这个有争议的虚拟机,原因也和今天的鸿蒙要兼容Android一样,当时全球Java开发者数量多,可以帮助Android快速的建立软件生态,从而达到快速占有市场的目的。同理鸿蒙必须要兼容安卓,在安卓生态的基础上,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才能更大程度的推广自己的系统,再说慢慢改变用户习惯,逐渐替换的长远发展计划。
安卓到5.0版本的时候已经不再是DVM,而是完全由ART编译替换了。而鸿蒙所说的方舟编译器也就是对应ART编译,目前来看鸿蒙2.0手机版还不能一步到位。鸿蒙OS 2.0官方说明是内核及应用框架自研。有不少程序员证实,鸿蒙OS有Android依赖库,在手机上启动应用时依赖ART编译。
但是这并不代表鸿蒙完全是安卓套子没有独立自研。就好比油电混合的汽车,要求它不用发动机就能烧汽油,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鸿蒙OS 2.0目前仍然还是给开发者使用的测试版本,大程度的方便开发者,要先能用了才行。鸿蒙毕竟也是卡脖子下的产物,仍然需要不断完善。
大不同是可以在多设备上分布操作
尽管鸿蒙在对它核心技术有超高期待的技术人员眼中还有些争议,但是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鸿蒙2.0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的确做出了不同于安卓和IOS的差异性。
它大的不同是可以在多设备上分布操作。例如,用户可以在等网约车的时候,通过鸿蒙系统完成手机、手表的协同,了解车辆动态,车牌号、车辆位置等信息,抬手可见不需要频繁切换。要注意的是,这个协同不等同于数据传输,而是鸿蒙一直宣传的分布式操作。
我们可能对于分布式这个概念还非常陌生,但是将它和一般的数据传输做出区分,就会很好理解。
比如,目前手机投屏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推送模式,需要两个设备连接同一个WIFI,再由电视单独对视频进行播放。另外一种,是镜像模式,就是将手机上的图像完全复制到大屏上。这两种模式下,手机变成遥控器时只能控制进度条,手机怎样大屏幕就怎样。
但是在鸿蒙系统下,观看视频的体验会有所不同。在针对鸿蒙开发的优酷应用中,手机端的视频流转到pc、平板、电视等大屏幕,手机变成遥控器是可以和大屏不同步的。不仅可以控制进度条,还可以通过滑动手机进行其他视角的观看,另外还能在手机上对大屏幕视频画面进行缩放等等。
也就是说鸿蒙可能不同于苹果IOS需要云端进行中转,是直接在两个设备间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进程进行通信,卡顿更少效率更高。
搭载鸿蒙的若干个智能终端可以借助软总线能力,互相作为拓展设备,这样一来物理上相互分离的设备将融合成一个整体,按需调用,组合不同设备的软硬件能力,在体验上实现终端跨越。
另外华为也发布了京东在鸿蒙系统下的使用视频。在视频中,用户使用鸿蒙手机在京东进行网购时,可以将介绍产品的直播投放到华为智慧屏幕,在电视端观看直播,在手机端继续查看商品详情,不需要来回切换界面。
从消费者的角度,分布式操作就是同一款应用可以无缝切换多个设备,不同设备能够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账号下该应用的不同功能,多个设备之间并不互相影响。换句话说,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同一设备,应用多开的功能,而到了物联网时代将出现同一应用,设备多开的全新体验。
用户体验仍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提升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鸿蒙系统手机上应用的使用逻辑优先考虑的是设备和设备之间的关系。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就是目前最先探索万物互联可能性的全新系统,百分百是区别于安卓系统的。
早先发布的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智慧屏幕,就有一个Magic-link魔法闪投功能,只要手机支持NFC功能,就能轻碰智慧屏实现投屏,无需下载任何App,在手机和电视连接不同网络,甚至是全部无网的状态下也可以投屏。
而在鸿蒙手机下,这一功能也可以帮助更多家用设备实现交互。以手机和烤箱的交互为例,手机界面可以拓展更多实体控制面板上无法显示的内容。鸿蒙手机在触碰烤箱后,在无网络、无设置的情况下连接,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根据手机上提供的菜单内容,为烤箱一键设定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组合。
但在具体的使用中,这些功能还非常的鸡肋。手机触碰烤箱后可以在手机上控制烤箱,但是这个时候人已经到了烤箱旁边。虽然,手机有图文显示作为实体面板的补充,但是放置食物等操作都需要人在烤箱边,这个时候还要再掏出手机操作,可能还不如直接使用实体面板效率高。另外手机上提供的内容是否真的能一键操作,菜单内容的丰富度,菜单内容和烤箱几个功能的结合是否能创造出效率,这都是需要开发者不断测试完善的。
既然鸿蒙手机是面向物联网的手机,那它必然在使用场景数量上是要成倍超过安卓手机的,涉及到的设备更多。一方面鸿蒙手机可能性更大,还充满了想象空间。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怎样是方便用户的,如何能提高用户效率都还需要探索,鸿蒙手机的用户体验就不单单是手机端的事情。
目前鸿蒙手机beta版本,主要还是给开发者来调试用的,仅有p40和mate30系列可以申请公测,还不是面向给普通大众尝鲜和体验的。它给出了一些新的IoT优化和设计,告诉开发者有这么一个平台,有这么一些可能性。但是要真的将整个生态完善起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智能家居火热的今天,鸿蒙首先能做的还只是提供一个本身还不错的系统,至于开发者和更多的合作伙伴认不认可鸿蒙,依靠的还是后续用户的增长。而这一切都还要边走边看,消费者是否会选择鸿蒙系统,除了舆论助力还需要它真的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也离不开鸿蒙生态的完善。
不管怎么样,鸿蒙展现出了一个属于宏大物联网世界的未来,会吸引到一批认可这一未来的有志之士。但是不可否认,正因为它的庞大和不确定性,它一定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完善,之后才会对用户体验有更好的加成。
尽管困难重重,问题不少,但是鸿蒙系统手机依然是物联网时代最值得期待的手机。
当前名称:鸿蒙发布手机版,安卓有的它都有
本文路径:http://cdiso.cn/article/scdg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