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MySQL数据库Innodb内存结构以及怎样使用内存的
如何理解MySQL数据库Innodb内存结构以及怎样使用内存的,针对这个问题,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对应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小伙伴找到更简单易行的方法。
10余年的宁国网站建设经验,针对设计、前端、开发、售后、文案、推广等六对一服务,响应快,48小时及时工作处理。成都全网营销推广的优势是能够根据用户设备显示端的尺寸不同,自动调整宁国建站的显示方式,使网站能够适用不同显示终端,在浏览器中调整网站的宽度,无论在任何一种浏览器上浏览网站,都能展现优雅布局与设计,从而大程度地提升浏览体验。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从事“宁国网站设计”,“宁国网站推广”以来,每个客户项目都认真落实执行。
概述
很多朋友可能会有许多关于Innodb如何使用内存的问题。我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innodb内存结构,然后以innodb启动时的分配情况做一个解释。
1. INNODB内存结构
(1)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
聚集索引:主键,有序,存储顺序与内存一致
非聚集索引:非主键,无序
聚集索引在叶子节点存储的是表中的数据
非聚集索引在叶子节点存储的是主键和索引列
使用非聚集索引查询出数据时,拿到叶子上的主键再去查到想要查找的数据。(拿到主键再查找这个过程叫做回表)
(2) 缓冲池:
缓冲池用于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Innodb总是将磁盘中的数据(数据库文件)按页(16K)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来保存缓冲池中的数据。
如果数据库文件需要修改,总是先修改在缓存池中的页(发生修改后,该页为脏页),然后按一定频率刷新到磁盘中。
(3) insert buffer(插入缓冲):
使用条件:1.索引是辅助索引;2.索引不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主键索引不使用插入缓冲。主键索引是聚集索引,插入是顺序的,执行效率比较高,就不借助缓冲了。
但是,当表中存在辅助索引(非聚集索引,非主键)时,不一定是顺序的了,这时需要离散的访问,插入性能会降低。
所以,对于非聚集索引的插入和更新操作,不是直接插入到索引页中,而是插入到缓冲中,再以一定频率执行插入缓冲和非聚集索引叶子节点的合并操作。
注:由于非主键索引叶子节点存的是主键和当前列值,所以使用非聚集索引查询时,先查辅助索引的那颗树找到对应的主键,再查主键索引的那颗树,会查两次,效率不高。
(4) redo log(重做日志):
在事务提交的时候,Innodb会先把数据从磁盘中读到内存进行修改,然后把事务日志写到日志缓冲(log buffer),然后再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中进行持久化,然后再定期刷新到磁盘中。
用于在实例故障恢复时,继续那些已经commit但数据尚未完全回写到磁盘的事务。
(5) double write(两次写):
为防止redo log在写的过程中损坏,我们需要留个备份。若出现故障,先从备份中恢复redo log,再进行数据恢复。
(6) undo log:
记录数据修改前的镜像,用于将未提交的事务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
undo操作:当Innodb存储引擎回滚时,它实际上做的是与之前相关的工作,对于insert操作,Innodb会完成一个delete,对于update,则会执行一个相反的update,将修改前的行放回去。
(7) 自适应哈希索引:
Innodb会监控表上索引的查找频率,若发现建立哈希索引会提升速度,则自动创建哈希索引。不是对整张表建立索引,而是根据访问频率对某些页建立。
(8) 事务提交:
事务进行过程中,每次sql语句执行,都会记录undo log和redo log,然后更新数据形成脏页。然后redo log按照时间或空间等条件进行落盘,undo log和脏页按照checkpoint进行落盘,落盘后相应的redo log就可以删除了。
此时,事务还未commit,如果发生崩溃,则首先检查checkpoint记录,使用相应的redo log进行数据和undo log的恢复,然后查看undo log的状态发现事务尚未提交,然后就使用undo log进行回滚。事务执行commit操作时,会将本事务相关的所有redo log都进行落盘,只有所有redo log落盘成功,才算commit成功。
然后内存中的数据脏页继续按照checkpoint进行落盘。如果此时发生了崩溃,则只使用redo log恢复数据。
2. 一些重要的概念:
NBLOCKS=Innodb_buffer_pool有多个页(block)=innodb_buffer_pool_size/16384(16k)
OS_THREADS= if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000Mb) = 50000
else if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8Mb) = 10000
else = 1000 (该值只用在*nixes系统上,对于Windows有一点小的区别计算OS_THREADS)
3. Innodb 使用的内存包括: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innodb_log_buffer_size
adaptive index hash ,size (innodb buffer 索引管理区)= innodb_buffer_pool_size/64
system dictionary hash,size(innodb内部字典区) = 6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512
memory for sync_array,size(用于Innodb内部syncronzation的开销)=OS_THREAD * 512
memory for os_event,size(用于innodb内存的syncronzation的开销)=OS_THREAD * 216
memory for locking system(内存的锁管理系统),size = 5 * 4 *NBBLOCKS
4. innodb内存使用的计算公式为: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812/16384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OS_THREADS * 368
对于812/16384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可以简单的用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20 计算,对于OS_THREADS * 368
OS_THREADS * 368 = 17.5 MB if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000MB OS_THREADS * 3368 = 3.5 MB if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8MB
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的innodb_buffer_pool_size有1500MB,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20 MB,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Innodb 将会向系统申请内存为= 1500M + 20M + 8M + 1500/20 M +17.5 = 1620.5M
根据以上的条件可以算出Innodb最根本最需要多少内存,这样对于服务器的内存使用也可以有一个规划了。
关于如何理解MySQL数据库Innodb内存结构以及怎样使用内存的问题的解答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如果你还有很多疑惑没有解开,可以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分享标题:如何理解MySQL数据库Innodb内存结构以及怎样使用内存的
分享路径:http://cdiso.cn/article/pscg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