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erver日志清理,sqlserver 自动清理日志
如何清空sql数据库的日志文件?
SQLSERVER的数据库日志占用很大的空间,下面提供三种方法用于清除无用的数据库日志文件\x0d\x0a方法一: \x0d\x0a1、打开查询分析器,输入命令 \x0d\x0aBACKUP LOG database_name WITH NO_LOG \x0d\x0a2、再打开企业管理器--右键要压缩的数据库--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收缩文件--选择日志文件--在收缩方式里选择收缩至xxm,这里会给出一个允许收缩到的最小m数,直接输入这个数,确定就可以了。 \x0d\x0a\x0d\x0a方法二: \x0d\x0a设置检查点,自动截断日志 \x0d\x0a\x0d\x0a一般情况下,SQL数据库的收缩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小数据库大小,其主要作用是收缩日志大小,应当定期进行此操作以免数据库日志过大 \x0d\x0a1、设置数据库模式为简单模式:打开SQL企业管理器,在控制台根目录中依次点开Microsoft SQL Server--SQL Server组--双击打开你的服务器--双击打开数据库目录--选择你的数据库名称(如用户数据库cwbase1)--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属性--选择选项--在故障还原的模式中选择“简单”,然后按确定保存 \x0d\x0a2、在当前数据库上点右键,看所有任务中的收缩数据库,一般里面的默认设置不用调整,直接点确定 \x0d\x0a3、收缩数据库完成后,建议将您的数据库属性重新设置为标准模式,操作方法同第一点,因为日志在一些异常情况下往往是恢复数据库的重要依据 \x0d\x0a\x0d\x0a方法三:通过SQL收缩日志 \x0d\x0a\x0d\x0a把代码复制到查询分析器里,然后修改其中的3个参数(数据库名,日志文件名,和目标日志文件的大小),运行即可 \x0d\x0a\x0d\x0aSET NOCOUNT ON \x0d\x0aDECLARE @LogicalFileName sysname, \x0d\x0a@MaxMinutes INT, \x0d\x0a@NewSize INT \x0d\x0a\x0d\x0aUSE tablename -- 要操作的数据库名 \x0d\x0aSELECT @LogicalFileName = 'tablename_log', -- 日志文件名 \x0d\x0a@MaxMinutes = 10, -- Limit on time allowed to wrap log. \x0d\x0a@NewSize = 1 -- 你想设定的日志文件的大小(M) \x0d\x0a\x0d\x0a-- Setup / initialize \x0d\x0aDECLARE @OriginalSize int \x0d\x0aSELECT @OriginalSize = size \x0d\x0aFROM sysfiles \x0d\x0aWHERE name = @LogicalFileName \x0d\x0aSELECT 'Original Size of ' + db_name() + ' LOG is ' + \x0d\x0aCONVERT(VARCHAR(30),@OriginalSize) + ' 8K pages or ' + \x0d\x0aCONVERT(VARCHAR(30),(@OriginalSize*8/1024)) + 'MB' \x0d\x0aFROM sysfiles \x0d\x0aWHERE name = @LogicalFileName \x0d\x0aCREATE TABLE DummyTrans \x0d\x0a(DummyColumn char (8000) not null) \x0d\x0a\x0d\x0aDECLARE @Counter INT, \x0d\x0a@StartTime DATETIME, \x0d\x0a@TruncLog VARCHAR(255) \x0d\x0aSELECT @StartTime = GETDATE(), \x0d\x0a@TruncLog = 'BACKUP LOG ' + db_name() + ' WITH TRUNCATE_ONLY' \x0d\x0a\x0d\x0aDBCC SHRINKFILE (@LogicalFileName, @NewSize) \x0d\x0aEXEC (@TruncLog) \x0d\x0a-- Wrap the log if necessary. \x0d\x0aWHILE @MaxMinutes DATEDIFF (mi, @StartTime, GETDATE()) -- time has not expired \x0d\x0aAND @OriginalSize = (SELECT size FROM sysfiles WHERE name = @LogicalFileName) \x0d\x0aAND (@OriginalSize * 8 /1024) @NewSize \x0d\x0aBEGIN -- Outer loop. \x0d\x0aSELECT @Counter = 0 \x0d\x0aWHILE ((@Counter
创新互联服务项目包括北海街道网站建设、北海街道网站制作、北海街道网页制作以及北海街道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北海街道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北海街道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回答于 2022-11-16
SQLServer 如何自动清理日志文件
数据库日志文件是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的,如果长时间不清理,文件会变得特别大,因此需要定期清空,但是日至文件是恢复数据库的重要依据,不用日志文件也是不明智的。手工清除单个数据库的还好说,但数据库多了,或者临时没有来得及清理,可能硬盘空间就会占满了,影响访问。因此设置自动清理数据库日志文件还是比较实用的。
手动清理方法:右键单击需要清理的数据库,选择“属性”,在“选项”卡上,把故障还原模型设定为简单,确定后关闭;再右键单击该数据库,“所有任务”-“收缩数据库”,确认后即可清除日志文件,最后记得重新选择“属性”,将故障还原模型设置为完全。
自动清理方法:利用sql server代理服务,执行自动作业。
打开企业管理器,进入“管理”-“sql server代理服务”-“作业”,在右侧窗口点击右键,选择“新建作业”。“常规”选项卡中,填写作业名称,具体描述,注意所有者最好还是用sa或者默认的管理帐号。
转到“步骤”选项卡,新建作业步骤,填写步骤名称,类型为脚本,数据库为需要清理日志的数据库,在下边命令中填写以下命令:
DUMP TRANSACTION 数据库名称 WITH NO_LOG
DBCC SHRINKFILE(数据库日志文件名,1)
上边的数据库名称填写需要维护的数据库名称,数据库日志文件名填写其对应的日志文件名,注意,不是资源管理器里看到的带后缀名的那个名字,而是企业管理器里,数据库属性里日志选项卡中日志的名字(通常也只是差一个后缀名……),确定后添加一个作业步骤。 如果需要维护多个数据库,用上述方法重复添加作业步骤,注意每个步骤成功或失败后的动作即可,最后选择一下开始的步骤。
在“调度”选项卡中,类似备份的维护计划,填写调度周期,即定期清理的周期,不再细述。如果需要,可以在最后的“通知”选项卡上设置作业完成后的通知项,需要设置操作员,以及设置相应的服务,这里也不具体说明了,通常不用……
如何清理SQL Server ErrorLog错误日志
清理MSSQL ERRORLOG文件
问题描述:
开启SQLServer自动备份后,备份文件越来越多,有没有及时清理,导致服务器空间不足,备份出错,以至于出现几个G的ErrorLog文件,影响系统的登录管理。
解决办法:
定期清理SQLServer ErrorLog文件。
日志文件:
默认情况下,SQL Server 保存 7 个 ErrorLog 文件,名为:ErrorLog ErrorLog.1 ErrorLog.2 ErrorLog.3 ErrorLog.4 ErrorLog.5 ErrorLog.6
清理方法:
只要我们执行一次sp_cycle_errorlog 存储过程,就会删除ErrorLog.6,其他日志编号自动加1,并创建新的ErrorLog,也就是说,只要执行7次 sp_cycle_errorlog,就能够把之前生成的错误日志全部删除。
自动清理:
如何定期处理日志呢?答案就是使用SQLServer代理,添加作业,每天执行一次 sp_cycle_errorlog!
如何清除SQLserver 日志
打开企业管理器,右键单击你要删除日志的数据库-属性,选择事务日志,选择你要删除的日志文件,点删除。 记得备份
EXEC sp_detach_db @dbname = '数据库名'
/*
先执行上面语句,再访问到那个数据库目录下删除日志文件后,执行下面语句!
*/
EXEC sp_attach_single_file_db @dbname = '数据库名',
@physname = 'd:\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数据库名'_Data.mdf'
当前文章:sqlserver日志清理,sqlserver 自动清理日志
本文网址:http://cdiso.cn/article/phed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