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阿里的nosql,腾讯和阿里的企业文化不同点
阿里与腾讯有哪些不同之处?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期间,我国涌现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其中由“双马”,马化腾和马云分别创立的腾讯和阿里绝对属于众多网络公司的佼佼者。放眼世界,这2个企业也是一流的存在。
创新互联建站服务项目包括湘潭网站建设、湘潭网站制作、湘潭网页制作以及湘潭网络营销策划等。多年来,我们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行业经验、深度合作伙伴关系等,向广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互联网行业的解决方案,湘潭网站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我们服务的客户以成都为中心已经辐射到湘潭省份的部分城市,未来相信会继续扩大服务区域并继续获得客户的支持与信任!
所以它们2个经常会被人们拿出来对比。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尽管都是中国互联网大企,但是人们面对他的态度似乎是不同的。对于阿里巴巴赞誉往往多于抨击,而腾讯则相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阿里的创始人马云属于文科生,可以说没有什么硬核技术能力。但若论口才,放眼整个中国科技界,他几乎无可匹敌。阿里能够发展成为现在这个地步,可以说与马云的口才有着莫大的关联。不要小看口才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一场完美的演讲不仅可以给投资者莫大的信心,同时也会给消费者很好地传达公司的理念。业界称阿里巴巴的公关一直是“殿堂级”的。
而反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口才方面只能算是正常水平了。作为一个纯粹的理工男,内敛是他典型的性格。能说会道总给人精神奕奕地的感觉,自然招人喜欢。
不论是阿里,还是腾讯,直面的都是所有使用者。但是阿里更注重运营,日常业务大部分是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但反观腾讯,他主要依靠的是社交和游戏,而无论是社交还是游戏方面,想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要面向全体普通人。社会层面上,发声较多感受强烈的多是普罗大众。
当你从人家身上拿钱,还想让人家替你说好话,说真的,这很难。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腾讯被骂得多,而阿里被赞得多了。其实作为企业级用户,吐槽阿里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对比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来说不值一提罢了。
从阿里遇到的几次危机来看,我们都不难看出它总能化险为夷,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而且马云本身作为一个演讲高手,更是会日常灌鸡汤,帮助我们达到颅内gao潮,对阿里进行无限度的认可。
反观腾讯呢?
曾有相关资料传说,在曾经的3Q大战中,马化腾面对着一篇名为《狗日的腾讯》文章时,一脸怒容,烟是一根接着一根。最后就蹦出来“他们怎么能骂人”这样一句话。其实事后很多人分析,这篇文章也很多偏颇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错觉,马爸爸的鸡汤一碗接一碗,腾讯却很少做事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做慈善来说。马云的蚂蚁森林已经被宣传到了现象级的高度。但是腾讯的慈善行为却鲜有报道。其实内行人知道知道腾讯每年做慈善的捐款比阿里还要多。这就
阿里和腾讯相比,谁会在未来发展的更好?
腾讯和阿里都是非常有名的公司,并且这两家公司的实力也非常雄厚。阿里旗下的淘宝网、支付宝等这些软件都是许多人常用的,腾讯的QQ和微信更是大家离不开的即时通讯软件。所以,在未来这两家公司的发展应该都是还是挺不错的。有人问,阿里和腾讯相比,谁会在未来发展的更好?个人认为腾讯的发展会更好。首先,腾讯拥有两款火热的聊天工具,分别是QQ和微信。其次,腾讯游戏也有许多人在玩。最后,腾讯视频是许多人的首选视频平台。
一、腾讯拥有两款火热的聊天工具,分别是QQ和微信
腾讯拥有的客户群体是非常庞大的。早在几十年前的时候,QQ就已经出来了。但是,阿里是在后来才逐渐火起来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淘宝的发展。在自己看来,qq和微信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软件。但许多人离开了淘宝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毕竟还有京东以及苏宁易购等这些优秀的购物平台。
二、腾讯游戏也有许多人在玩
腾讯不仅QQ和微信很火,而且它的一些游戏也非常火。腾讯游戏有许多人都在玩,但是阿里旗下的游戏似乎玩的人并没有那么多。所以,从这一方面考虑,个人认为腾讯的发展也会更好一些。
三、腾讯视频是许多人的首选视频平台
腾讯视频是许多人的首选视频平台,上面有一些腾讯视频的独家资源是比较火热的。所以,未来腾讯的发展应该是会挺不错。相比之下,个人认为阿里旗下的优酷资源相对来说会少一些。所以,从这一方面可以大致推断出来腾讯未来的发展会更好。
不过,阿里同样是一家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相信未来它的发展也是会很不错的。大家觉得呢?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简史
2021年,“活久见”系列需要多加一笔,阿里腾讯“握手言和”。
“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考虑采取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服务。”7月14日,一则腾讯与阿里正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计划的消息,让整个互联网一片哗然,如同往一个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瞬间引爆。
根据道琼斯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报道称,阿里巴巴将在其电商网站上添加银联开发的移动支付服务。阿里巴巴方面最初采取的步骤可能包括在其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上引进腾讯的微信支付功能。
这意味着,阿里、腾讯长达8年的对抗,有了缓解的迹象。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盘前大涨超3%,腾讯控股ADR盘前一度大涨3.76%,而背靠腾讯的拼多多却“躺枪”了,盘中一度大跌超5%。
不少人直呼 “世纪大和解” 。
作为互联网界的“拓荒者”,这两家公司盘根错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独立于这两大生态之外。
作为竞争对手,二者之间也早已横亘了一道“三八线”,从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与腾讯旗下的微信QQ就互相屏蔽,8年来,这种“屏蔽”更是在多个领域出现。
合作早有征兆。 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当然,这种合作也是基于一个更大生态的改变。
从在商业的狂风暴雨之中加固自己的城墙,到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再到如今的破冰、合作,AT(阿里和腾讯)的对抗策略在互联网发展洪流中改变。
而二者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当你想要从淘宝分享链接给微信朋友,需要经过几步?
在淘宝上复制分享链接——在微信粘贴——朋友在微信上复制——淘宝上打开链接。
而在许多应用上,这个过程往往只需要一步,跳转。
反人类的操作背后,是两大巨头之间的“泾渭分明”,或者说是“相互封杀”。
AT矛盾的公开化,可以最早追溯至他们在自己的生态圈中互相封杀。
第一次大战,始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并让后者成为淘宝营销阵地,微信为了以防步入新浪微博的“后尘”,2013年7月26日,主动出击实施封杀微信营销账号。
面对如此直接的针对,阿里以安全为由、封杀微信流量入口作为回应,7月31日,阿里屏蔽微信淘宝客类营销应用数据接口的消息传来,无数混迹于微信与淘宝边缘的淘宝客哀嚎一片。11月,手机淘宝正式关闭微信通道,安卓和iPhone微信用户点击淘宝商品或店铺链接,均会跳转到手机淘宝的安装页面。
彼时,与阿里巴巴有着紧密资本联系的新浪微博、酷盘、虾米音乐也加入了战斗,均在取消了“微信”的按钮,转而“来往”。 阿里此举,势将微信踢出自己的生态之意明显。
而在另一面,微信也迅速做出反击,将导向淘宝网站流量渠道全部关闭,并且提示用户该地址已被屏蔽。腾讯也围绕公众账号拉拢合作伙伴,其中重头戏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和线下商户,也与阿里形成直接竞争。
二者的相互出击,此后也不断祭出新封杀,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淘口令”这样妥协的方案,以及双方系应用的长久割裂。
从这场相互封禁的大战开始,也标志着,这两家曾看似没有交集的巨头,随着各家生态圈的不断扩大,短兵相接正式开始。
彼时,多名业内人士就预言,阿里、腾讯必有一战。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凭借电商的强大生态链,阿里营收曾数度超过腾讯,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微信和手机QQ两大产品迅速占领了移动社交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其市值也超过了阿里和百度,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达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日趋加快,相同业务领域的渗透让激战不可避免。
谁曾想,这样的交战来的如此之快。 另一场激战的焦点,就在彼时的蓝海移动支付上。
2014年,春晚首次引进新媒体互动创意。一夜之间,让国民认识了“摇一摇”和“微信红包”,培养了用户使用红包的习惯。
微信支付的兴起打了阿里系一个措手不及。根据微信官方披露数据,2015年春晚直播的近5个小时内,微信发出红包总量达到10.1亿个,是2014年的60余倍;截至2015年5月,微信零钱的用户数达到3亿,占微信月活用户的54.6%。
此时,距离微信推出线上红包产品,刚刚过去一年。 微信支付打的这一翻身仗,被马云称之为“偷袭珍珠港”,也成为日后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重要基石。
公开宣战后,双方还曾不断试探对方的领地。2013年,马云就推出“来往”向微信发出挑战,可惜“来往”失败了,但马云并没有放弃,推出企业微信“钉钉”,如今算小有成绩,面对挑衅,马化腾也在电商领域进行反击,利用微信强大的流量鱼塘,给京东、拼多多输送流量来对抗淘宝。
经历耗时8年的持久战,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业务触角在互联网行业已无处不在。 从滴滴快的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社区团购大战,都有他们的身影。
马化腾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滴滴与快的大战时,背后的腾讯与阿里最高一天亏4000万,谁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尽弃了。后来在跟马云沟通,以及很多资本的撮合下,2015年滴滴与快的才合并。
很多人认为阿里与腾讯各自支持快的与滴滴,只是在争夺共享出行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往更深层次看,阿里与腾讯是在抢夺支付入口,进而掌握在O2O领域的主动权。 滴滴与快的的竞争,只是阿里与腾讯在O2O竞争上的一个局部战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逐步进入下半场,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以邻为壑”,腾讯与阿里这两大巨头角力也在此后愈发升级。
这次破冰,无疑是一次史诗级的局面。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这一年,QQ的前身模仿软件OICQ发布,腾讯长成参天大树,最初的幼苗开始萌芽,初入社交领域。恰在同一年,阿里成立并推出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这是1688的前身。
初入商业领域,在步入千禧年之前的1999年,两颗交织争斗的大树同时被埋下种子,此后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市场给这两颗种子浇上爆炸生长的养料,他们后来交织成遮蔽巨树。
2000年,腾讯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马化腾彻底打消了将QICQ卖掉的念头。恰在同一年,走投无路的马云也获得软银2000万美元投资,这两笔投资帮助这两颗种子度过了最脆弱与艰难的成长期。
2003年,马云在阿里巴巴之外创立淘宝,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分拆,做第三方支付。如今淘宝、支付宝已经长成参天大树。2006年,雅虎获得阿里巴巴四成股份之后,腾讯与阿里开始产生第一次交织。
这一年腾讯推出财付通,支持全国各大银行的网银支付,用户也可以先充值到财付通,享受更加便捷的财付通余额支付。2006年前后,雅虎的投资与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接踵而至,给阿里的业务再度添了一把火,淘宝开始成长为国内第一大电商平台。与此同时,腾讯开始进军 游戏 行业,并在此后一度成为腾讯利润的主要来源。
以2016年为例,这一年腾讯1520亿的收入中,700亿都来自 游戏 ,占比46%,排在其次的是广告收入,只占约17.7%,而唯一能在腾讯 游戏 版图中突围的,大概也只有网易一家。
时间来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迎来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年,“SoLoMo”,即 社会 化、本地化、移动化成为主流。
2010年1月1日,淘宝更换了新首页,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达到8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在这一年,用户对电商在价廉之外,增强了物美的需求,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了4倍,淘宝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淘宝替代B2B成为阿里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腾讯与360的“3Q大战”激烈正酣。
2010年春节,腾讯推出了一款免费安全软件QQ医生,迅速达到1亿装机量。2010年中秋,按照周鸿祎回忆,他突然接到报告,QQ医生升级成为QQ电脑管家,兼有360安全卫士的所有主要功能。
周鸿祎立刻召集员工回公司商议具体对策,一周后封闭开发了360隐私保护器。这款隐私保护器在2010年9月27日发布,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即,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经此一战之后,腾讯开始变得自省、开放、更加强大。
一款通向未来世界之门的软件,正在孕育之中。 2010年10月21日,跨平台聊天应用Kik正式上线,发布后两周内,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人次,成为App store上的明星,创始团队是一群来自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号称要干掉短信。
2011年1月21日 微信开启公测
至此,阿里、腾讯和百度,分别掌握了互联网最重要的三个入口,电商、社交和搜索。一个概念的形成与固化,并非一日之功,很难查出BAT最初的定义者,大概在2009年底到2011年初,它们成为公认的三巨头。
自此之后,腾讯开始沿着社交、 游戏 不断发展,而阿里则沿着电商竞技。
但两家公司的“野心”远不止这些,它们不仅仅只是想做某个领域巨无霸,而是试图和国家的经济发生更紧密的关联。要做“空气”和“水”,成为无法被前行的列车抛下的“特别乘客”。
新财富2020年11月曾统计,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出了将近1/10,高达52家,仅次于红杉资本;而阿里系(阿里、蚂蚁、云锋)投资了44家;中国前30大APP,7成隶属AT旗下;中国最富500人中,与AT有股权合作关系的超过1/10,40岁以下富人有1/3来自阿里系、腾讯系。
如今,在社交、支付、外卖和大文娱领域,双方的竞争已经十分焦灼。例如,在社交领域,腾讯握有微信、QQ两大王牌,阿里则控制着微博,并推出了钉钉等;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一直都是“死对头”;在外卖领域,阿里有饿了么,腾讯则重金押注美团。
互联网大佬们的饭局
截至7月14日,阿里巴巴的总市值为56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19亿元),腾讯的总市值亦高达534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434亿元)。
腾讯和阿里的竞争,反映的是全球商业市场的一个规律——双子星,即 每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两个巨头,它们是双子星 。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耐克和阿迪达斯、空客和波音。
双子星的好处是,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单独发展的风险。但在近乎双巨头垄断的战略驱动下,互联网双子星引发的风险在于,这种双头垄断的竞争也阻碍了初创公司的雄心壮志。
比如,如今广为人知的阿里系 饿了么,曾经也是被预测会独立成长为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企业。
但在2015年,由阿里支持的美团网与腾讯支持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联手,不久以后,美团-大众点评在腾讯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集到了33亿美元资金,让腾讯在这轮融资中拥有了更大影响力。
这桩并购交易让阿里巴巴在外卖领域感到不安。对此,阿里巴巴的回应是抛售几乎所有的美团股份。为了寻求新的竞争方式,阿里巴巴投资了饿了么,并且于当年4月以 95 亿美元的市值买下整个饿了么平台。阿里巴巴的一名副总裁随即被任命为饿了么新任CEO。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巨头越做越大,能够摆脱巨头控制的公司就会越来越少。巨头们始终牢牢掌控着中国的 科技 圈。他们的生态帝国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
这是时代赋予的“特权”。 中国互联网的草创时期,受益于宽松乃至鼓励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度享有一般实业所不具有的巨大创新试错空间,也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
很长一段时间,阿里与腾讯都是并驾齐驱。
但这一现象被打破了。
2020年10月24号,马云在上海的一次演讲,让整个阿里陷入舆论漩涡。这次演讲史称“最贵的演讲”,他让阿里掉了20000亿港元。
两个月之后的12月24日,阿里再次面临危机,阿里巴巴因涉嫌“二选一”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这场调查的最终结果是罚款182亿元。
从此,阿里腾讯的AT大战暂时告一段落。腾讯市值已经遥遥领先阿里。
而在整个互联网圈,以去年出台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分水岭,一场更大的反垄断生态正在来袭。
监管,对互联网大公司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两大巨头的握手言和早有征兆,今年3月,据36氪报道,阿里巴巴副总裁、C2M 事业部总经理七公曾表示,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的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更早之前,阿里旗下的淘宝特价版曾在春节前夕登陆过微信小程序,当时的名称为“拣值了”,但上线不久后,便被暂停服务。
可以看出, 两家巨头正在尝试性地 探索 如何深入合作 。
对阿里而言,面临的问题在于用户基数低、不够高频,旗下产品入驻微信,可以寻求更多流量;而对于腾讯来说,用户数已是第一,阿里系产品入驻则可以增加微信支付的使用率,似乎双方都能受益。
更为深远的意义是, 这将是一个全新起点,互联网 科技 圈将以一种更公平、开放的形态,为 社会 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阿里的困局:曾经与腾讯齐名,如今却渐居下风,难以和腾讯对抗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则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从此,中国互联网界的两大巨头开始诞生,它们一直相爱相杀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有许多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折戟沉沙,辉煌不再,比如曾经与腾讯,阿里同称为“BAT"的百度。
但是腾讯与阿里,却一直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双子 星座 。
然而,时至今日,阿里似乎也在逐渐步入百度的后尘,在各个方面渐居下风,已经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了。
阿里与腾讯,多年来一直齐头并进,双方虽然有时略有差距,但是却极其微小。然而时至今日,阿里却渐居下风,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
阿里的渐居下风,主要体现在 商业市值 , 竞争现状 以及 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市值方面,阿里已经离腾讯越来越远。
腾讯上市比较早,在2004年的时候,腾讯就已经到香港上市了。
当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手持腾讯20%的股份,算得上是腾讯的大股东了。
然而后来李泽楷不看好腾讯,卖掉了腾讯的所有股份。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港股之王”,李泽楷早就悔不当初了。
而阿里的上市相比于腾讯,就相对较晚了。
2014年9月19日,创始人马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阿里巴巴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
同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又在香港上市,其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当年的阿里,其市值力压腾讯,跑在了腾讯的前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优势。
然而,2020年12月24日的一则消息,很快就打破了这种局面。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在短时间内,阿里巴巴的股价马上应声暴跌,一天市值就蒸发掉超过4300亿港元。同一时间,腾讯的股价顺势而起,很快就比阿里巴巴多出4400亿港元。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在商业市值上和腾讯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截止2021年3月7日,阿里巴巴的港股市值为4.91万亿港元,腾讯的港股市值则为6.51万亿港元。
腾讯足足比阿里巴巴多出了1.6万亿港元的市值,换算成美元,大概为2061亿左右,相当于两个百度的市值。
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竞争现状,阿里已经深陷腾讯众小弟的包围之中。
阿里和腾讯在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对抗战争,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比如2014年快的与滴滴的打车大战,2016年小黄车与摩拜的单车大战,还有美团与饿了么持续不断的外卖大战等等。
在各个领域的大战中,阿里往往是败多胜少,而腾讯则往往是大胜而归。
由于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所以阿里持续想要入侵腾讯的社交和 游戏 腹地。
在社交领域,阿里连续推出了来往,钉钉,支付宝圈子,而且还投资了陌陌和微博。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对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在 游戏 领域,阿里2016年的时候正式入局,成立阿里 游戏 ,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做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可是和腾讯 游戏 还是相距甚远。
因此,阿里对腾讯社交和 游戏 腹地的入侵,一直以来都没有成功。
然而,腾讯对阿里电商腹地的入侵,却可以算得上是颇有成效了。
2014年,腾讯投资电商巨头京东;2015年,腾讯入股团购霸主美团;2016年,腾讯又扶持了电商新秀拼多多。
这三家公司犹如三头恶狼一样,持续不断地围攻阿里的电商主业,将阿里这头猛虎滋扰的不胜其烦。而阿里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调查一事,也是因为与这三家公司竞争而导致的。
如今的阿里,已经深陷腾讯的众小弟包围之中;而腾讯却一直安然无恙,阿里对它的进攻,完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阿里与腾讯,已经难以平起平坐,齐头并进了。
最后是负面影响方面,阿里已经掉入了舆论的漩涡。
先是2020年10月24日的时候,马云在上海外滩演讲言辞激烈,后来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然后其所主导的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后是两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一则重磅消息再一次将阿里巴巴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已经将马云和阿里巴巴推入了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人们谈到马云和阿里,就是资本家,垄断这些负面词汇,网上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更是不绝于耳。
许多人对马云和阿里的观感,已经完全从正面变成负面的了。这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可以说是严重而深远的。
反观腾讯,除了其 游戏 产业常年遭人谩骂之外,一直以来都是四平八稳。
不管是腾讯误伤老干妈的神奇操作,还是微信与抖音的多年官司纠葛,这些负面消息,都没有造成腾讯的重大公关灾难,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腾讯的公关和法律团队,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一方面是阿里深陷负面影响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腾讯长期以来四平八稳。双方此消彼长,阿里已经远远不是腾讯的对手了。
因此,时至今日,阿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已经渐居下风,难以再与腾讯平起平坐,齐头并进。
曾经与腾讯齐头并进的阿里,现在却已经不再是腾讯的对手了,难复当年辉煌。
为何当年笑傲江湖的阿里巴巴,如今却发展乏力,渐居下风了呢?我觉得,这可以从 主业属性 , 投资策略 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说说主业属性,这几乎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那么,这两个主业到底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呢?
腾讯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社交霸主,其qq和微信早已风靡全国。特别是微信,截止2020年,其月活人数已经达到了12亿。
社交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起点。人们每天使用完微信后,总要找点事情干,这个时候腾讯就可以引导流量有目的性的流动了。
因此,腾讯依靠社交主业的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流量地主,流量对它来说唾手可得,它需要的是广泛的变现渠道。
而腾讯的另一主业 游戏 ,其最大的属性就是暴利吸金。腾讯把自家的社交流量引流到 游戏 上,很容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除了自家的 游戏 产业外,腾讯还将社交流量引流到它所扶持的众小弟身上,加速它们的发展。比如京东和拼多多,它们在微信上都有着一级入口。
因此,腾讯依靠着流量起点的属性优势,一方面靠自家 游戏 产业赚钱,一方面将流量导入给自己入股的众小弟身上,腾讯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而阿里的主业则是电商,那么电商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和特点呢?
阿里是中国的电商之王,其淘宝和天猫成为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两款网络购物软件。
电商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终点。互联网企业聚集再多的流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变现,而电商则是变现的有力渠道。
因此,阿里缺的不是变现渠道,而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流量。这也导致了,阿里的各种投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电商产业增加足够多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领域,流量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现渠道。增加流量和变现渠道相比,显然增加流量更为困难。
所以阿里选择的电商主业,显然比腾讯的社交+ 游戏 主业,路显得更加的难走。阿里在长时间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说说投资策略,腾讯的投资策略比阿里的投资策略更成功。
从腾讯的众多投资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采取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投资策略。
比如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腾讯不仅入股这些公司,给它们提供发展资金,而且还将自己的社交流量开放给它们,扶持它们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腾讯从来不干涉这些公司的“内政”,准许它们独立运营,只需要按时分红给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仅给钱给人,还不干扰你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你会不会非常欢迎它?你的公司会不会发展得更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被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多数发展得都比较好。像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都已经对阿里的电商主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而阿里的投资策略则偏向于强势掌控,大多数情况下,阿里更喜欢全资收购。
许多公司被阿里收购之后,阿里都会换掉原来的创始团队,派来自己的嫡系部队进行管理。因为这样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战略以及决策,让这些公司为自己的电商主业提供流量。
但是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完全无法按照创始人的规划来发展,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些公司发展得好不好,其实阿里并不在意,只需要它们给阿里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这样做,给自己在投资界带来了很不好的观感和名声。许多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正是因为不想自己的创业心血被阿里毁于一旦,才拒绝被阿里收购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团的王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团最开始是阿里投资的,后来王兴因为不满阿里的做法,才转投腾讯,成为了阿里的死敌。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购的公司创始人,相信你也会更加欢迎和青睐腾讯吧。
因此,腾讯和阿里在投资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公司的日后发展。
当然,阿里逐渐落后于腾讯,其原因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加以补充。
如今的阿里,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阿里无法在后续的发展中积极转型和改变,它就很有可能会与腾讯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也会走上百度的老路,和腾讯严重掉队。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腾讯和阿里巴巴区别有哪些?
这是两家不同的公司,虽然有部分业务重合,但是主营方向都不一样啊。
新闻名称:腾讯和阿里的nosql,腾讯和阿里的企业文化不同点
当前链接:http://cdiso.cn/article/dsged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