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群殴富士康

摸着富士康的石头过河。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王寒。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类乌齐网站建设公司成都创新互联,类乌齐网站设计制作,有大型网站制作公司丰富经验。已为类乌齐上1000家提供企业网站建设服务。企业网站搭建\外贸营销网站建设要多少钱,请找那个售后服务好的类乌齐做网站的公司定做!

如今的郭台铭,一定时不时就会回忆起他和王来春见面的那个下午。当时后者作为富士康深圳工厂的课长,眼神中充满尊敬与崇拜。

这个场景之所以令他印象深刻,是因为王来春的立讯精密,市值已经先后超过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也超过富士康在A股的工业富联,成为全球代工制造首屈一指的新巨头。

三十年间,商海沉浮,换了人间。

代工帝国

1988年,被称为“台商元年”。

这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通过,允许“举办台湾投资者拥有全部资本的企业”。

早年,大陆与台湾虽然在科技领域几乎同时起步,但两岸由于国际局势和政策环境的天差地别,技术进步在为台湾带来了丰厚利润的同时,大陆电子工业还相当原始。台商们闻风而动,纷纷来陆设厂。

郭台铭正是其中一员。

早在1974年,郭台铭向母亲借来10万新台币,和朋友合伙成立了“鸿海塑料”。但第二年,公司发展就遭瓶颈,创业团队逐个退出。

心灰意冷之际,郭台铭注意到黑白电视机开始流行,于是,他“厚着脸皮”向岳父再借70万新台币,转向电视机旋钮生产,并把公司改名“鸿海工业”。1977年,终于扭亏为盈。

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鸿海分公司,创立“FOXCONN”品牌,即“富士康”。

这只是序曲。

真正让郭台铭大放异彩的决定,是1988年到深圳去淘金。

他在大陆建立工厂,第一批招募了150名员工,王来春就是其中之一。

据一名员工回忆,厂房地处偏僻,经常停水停电,“若是半夜来电,就要爬起来到车间抓紧干!”

彼时,改革开放已走过十个年头,但基础设施不健全,电子工业很落后,自主创新更处于真空状态。

但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却因技术突破赚得盆满钵满。1970-1985年间,日本电子产业高速成长,产值增加5倍,内需增加3倍,出口增加11倍之多。

发达国家有核心技术,中国有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促成了国际分工的形成。而要想拿到订单,关键在于垂直整合。

为此,郭台铭设计出“CMM“模式:客户只要提出设计思路,其余从设计到生产的所有环节,由富士康包圆。同样是做电子产品,普通工厂做到985(98%的产品5天出货),富士康能做到982。

坊间流传,郭台铭曾为了在超短时限内完成订单,亲自在生产线上盯过三天三夜。

这样的管理风格,让富士康从无数代工企业中脱颖而出,抢到了苹果、三星的大订单。

90年代末,富士康代工链条,延伸到笔记本电脑领域。

2003年,郭台铭密集并购了三个手机、通讯厂,鸿海借此跨入了手机、通讯领域。后来,这些公司组合为富士康控股公司(FIH),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当年就达到母公司鸿海总市值的一半左右。

最巅峰的时候,富士康市值高达3900亿,成为全球的代工帝国。

命运轮回

帝国之大,不仅在于其业务覆盖领域之广、供应链涉及程度之深、营收数字之巨,还在于以彼之乳汁,哺育了一众徒子徒孙。

利用“工业银行”的概念,郭台铭希望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以协助鸿海帝国不断扩张。

而王来春与哥哥一道创立的立讯精密,就在此列。

在富士康打工十年,王来春凭着肯吃苦、肯钻研的劲儿,成为管理数千名员工的课长。这是当时大陆员工达到的高职位。

1999年,深谙富士康打法的王来春决定辞职单干。她和哥哥王来胜共同出资,买下香港立讯,主营各种电子连接线、连接器的研发、生产、销售。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立立讯精密。创业初期,富士康为立讯贡献了超过50%的营收。

王来春似乎也对这条大腿很满意,将生意布局在深圳、昆山、烟台……哪里有富士康,哪里就有立讯精密。

除了在订单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郭台铭也相当慷慨。

2009年,立讯精密改为股份制公司,郭台铭拉上弟弟郭台强,投资4000万,拿下3.08%的股权,成了立讯精密的第三大股东。

而立讯精密的回报也颇为丰厚。次年,立讯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收报每股39.99元,上涨近三成。业界甚至传出,立讯是郭台铭的马甲,以实现泛鸿海系在A股的布局。

彼时的郭台铭和王来春,像极了自然界中的犀牛和牙签鸟。

然而,摇身一变成了富豪的王来春,甘愿一辈子做郭台铭的附庸吗?

亨利·博迈斯顿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即使王来春的办公室里贴满了郭台铭的“名言”,也无法抑制商业逐利的本性。

众所周知,苹果订单对富士康至关重要。而在为富士康代工过程中,立讯精密早就和苹果搭上了关系,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立讯和富士康一样,靠着连接器发家,这个东西单价低、门槛也低。王来春深知,要从富士康断奶,就要从深化产业链参与度开始,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因此,研发投入是立讯精密的费用大头。

2011年,立讯耗资10.77亿收购昆山联滔60%的股权,成功切入苹果产业链。

2017年,立讯一举拿下Airpods订单。而后苹果不断加码,在2019年要求其月产量增至200万台。其工艺之复杂令其他同行纷纷却步,立讯遂领先于业界。

几年里,立讯不断加深与苹果的合作,不但成为其核心供应商之一,更成为苹果转移部分富士康产能的优选。

有消息称,苹果建议立讯对做iPhone和MacBook金属外壳的可成科技进行投资;而另一信源也表示,立讯精密与可成科技的谈判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并于近期进行了更深一轮谈判。

一切都显示,事态并没有像郭台铭预期中那样发展。

刚上市时,立讯精密的营收只有10.11亿元,利润也只有1.16亿。如今,立讯精密搭建起精密制造大平台,完成了“机、电、声、光”的全覆盖。“AirPods生产组装商”、“华为概念”、“5G”、“无线耳机”各类标签,助推立讯股价飞涨。

今年2月,立讯精密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营收上升至623.80亿,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21亿元,远超市场预期。公司股价不断走高,2019年1月至今,涨幅超650%,截止发稿,立讯精密总市值达3400亿,已经超过富士康在A股工业富联的3000亿。

9年时间,立讯精密俨然成为A股首屈一指的精密制造巨头。

永恒的利益

从连接器、到垂直整合、再到并购扩张,富士康这套大陆IT代工行业的“祖师爷”打法,被含着它奶水长大的立讯精密如法炮制,最终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

观察立讯的发展轨迹,甚至与苹果深度捆绑一项,都与富士康如出一辙。

这其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自不必说;但对苹果订单的过度依赖,容易使企业丧失独立性,一旦苹果销量下滑或减少订单,下游便将遭遇剧烈震荡。

宸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这家企业长期为iPhone与iPad生产屏幕,一度成为触控屏幕领导者。后来苹果变心,股价暴跌。其内部人士表示,本以为苦熬技术,可以领先对手三年,没想到决定生死的是客户。

此次疫情中,由于苹果订单缩减,富士康一季度营收也暴跌12%,创下数年来新低。

而早在几年前,富士康已经在暗暗舔舐苹果抽单带来的创伤。有预测显示,到2021年或更早,苹果可能会把旧款iPhone机型,交由立讯精密生产。

为什么苹果如此喜新厌旧?

事实上,分散产能是苹果的惯用伎俩,它与高通长达两年的官司,足以说明问题。

2016年,苹果有意削减对高通的依赖,将被高通甩在身后的英特尔,重新纳入芯片供应商的名单。

但相关测试显示,高通版芯片比英特尔版信号好30%,极端条件下甚至达到75%。于是,为了平衡用户体验,苹果居然限制高通版的网速。

2017年,高通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诉讼,指控iPhone侵犯专利。两年后,这场官司最终以英特尔的退出告终。

除了不安全感,苹果将产能从富士康转移到大陆的代工企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从生产角度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深入参与供应链全球化的过程,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位于世界第一。

这从产业链的角度上决定了,谁也绕不开中国。

而从消费角度看,中国在许多领域都是全球单一市场。

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

2012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2015年,中国又揽下了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商务部预测,2020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5年内,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航空市场。

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空前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全球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与大陆企业合作,或把工厂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是企业的理性选择。

巴菲特说,中国是个非常大的市场,我们也很喜欢大市场。

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加强对这个市场的渗透。

当然,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上升,部分成本敏感、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正在向印度、东南亚等地转移。而中国的品牌,也主动顺应时代浪潮,纷纷出海投资建厂。

比如立讯精密,已在越南豪掷17.26亿建成工厂,并实现AirPods量产。预计未来,越南立讯将承接公司1/3的产能。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想起富士康初来乍到的情形。

大陆代工崛起

从富士康的小助手发展到市值两千多亿的巨舰,从简单的连接器加工到生产工艺复杂的AirPods,从承接外包小单到与国际巨头合作……

立讯的成功,既是富士康这个昔日的代工帝国遭到徒子徒孙分食的缩影,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IT产业赶超台湾的必然趋势。

如今,与立讯精密类似的大陆龙头企业,还有比亚迪和闻泰科技。

前者一直被认为是新能源车企,但与此同时,它还是全球产能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商,以及全球领先的EMS(电子制造服务)和ODM(原始设计制造)供应商。

后者作为中国的电子ODM厂商,刚刚完成了对安世科技的收购,掌握半导体技术,为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争取到一张王牌。截至今日,闻泰科技市值已达1200亿。

此外,蓝思科技、歌尔声学、鹏鼎控股等在触控屏幕、声学材料、电池领域稳扎稳打,受到国内外品牌的信赖,同时握有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企业的大订单。

立讯精密之外,更多大陆代工制造也在争夺富士康的生意。而富士康之外,lT之外,整个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大陆制造业也都在加速争夺市场。

可以看出,大陆企业在制造业的价值链条上,一直在不断上移。

纵观这些公司取得的成绩,无疑要归功于以技术导向为核心的理念、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格局,以及踊跃参与市场竞争的强烈进取。

以立讯为例,近三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达84.33亿,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钱100%费用化,有效推动着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迈进。

随着垂直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并购扩张,多数龙头代工企业,越来越呈现出多元综合的特征。其研发触角,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AI等智能领域;甚至在难以攻坚的芯片领域,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立讯精密财报也显示,公司已切入5G手机天线领域,不论企业级5G天线还是手机用5G模块,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这些投入,都将有利于化解苹果依赖症的威胁。

而与此同时,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上下游龙头企业在技术前沿的不断突围,也会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产生巨大的协同带动作用。

郭台铭曾总结说,成功的途径就是一抄二研究三创造四发明。几十年的蓄势和追赶,已让大陆企业走完摸着石头过河的抄和研究,纷纷奔涌向大江大海的世界市场,接下来,他们将以自己创造和发明,让世界真正爱上中国造,甚至即使不爱,也离不开。


当前名称:门徒群殴富士康
当前链接:http://cdiso.cn/article/cpdods.html

其他资讯